一二三产融合,浪潮云洲赋能太湖大米"数字蝶变"

济南2023年6月27日/美通社/ -- 苏湖熟,天下足。在中国古代,苏州就是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主产地,太湖流域拥有几千年的水稻种植历史,土质、温度、湿度都非常适宜水稻生长。


(资料图)

为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,书写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篇章,苏州太湖现代携手浪潮云洲,规模化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,全面赋能大米产业"数字蝶变"。

直击痛点,数字赋能大米产业蝶变

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,濒临太湖,聚焦"一粒米""一只蟹""一朵花"三大主导产业,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。"一粒米"由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苏州太湖)发起,联合7个环太湖农业村组建全区规模最大、辐射人群最广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,种植管理7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水稻,培育出特色品牌"江南味稻"。

从发展现状看,苏州太湖大米在产业化转型期间面临许多痛点,包含高标准农田网格化产量绩效考核难落实,厂内稻米库存量不清晰,产销对接难协同,有机稻米和普通稻米需分流加工,业务流程标准实现难度大,品牌溢价能力低,不能充分体现临湖大米产品质量价值,缺乏顶层建设,信息化系统协同效率低,产业链供应链精细化管理存在较大挑战等。

依托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数智化产业应用管理平台,浪潮云洲深挖数据价值,联通人机物数据信息,打造临湖大米产量质量管理平台、产线设备智能化管理平台、大米加工协同作业看板、管理服务中心(大米加工产线)数字化驾驶舱等核心应用场景,实现平台对苏州太湖现代大米的全产业链条赋能,给喝太湖水长大的大米安上"数字翅膀"。

一二三产融合,打造大米产业智改数转新范式

在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过程中,浪潮云洲把面向场景的"数采、数算、数用"当作破局关键,以工业化思维和技术来发展农业,赋能产业融合。

稻谷地磅称重看板

在苏州太湖大米产业化转型过程中,依托国家级"双跨"工业互联网平台,整合太湖产业园区域品牌标准,聚焦园区二产大米加工数字化短板,衔接、发挥示范园一产和既有标准化、信息化建设成果,通过数字品控推动一二三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和全程质量监管,助力产业园厚积薄发,实现产业蜕变。

例如,以前大米种植和加工之间缺乏数据衔接,在稻米加工过程中缺乏数据记录,产销协同水平不高。现在,水稻从种下去开始的数据就已经被数智平台记录并计算、使用,水稻的生长、收割、加工、仓储、营销、质量监管等30多个节点都进行了智能化改造,一物一码唯一标识。

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总经理张雪洪表示,基于浪潮云洲国家级"双跨"平台能力,结合实际业务需求,改造升级产线,实现稻谷进场、烘干车间、干谷存储、碾米车间、包装车间等作业全流程关键数据贯通、可视化,全面提高产线各环节协同作业水平。数据显示,通过数字化,太湖稻米采收和加工衔接效率提升50%,稻米仓储、加工、赋码、包装效率提升30%。

下一步,浪潮云洲将持续以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,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大规模应用,全面赋能一二三产融合,打造更多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和示范案例,助推产业融合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关键词: